结核性胸腔积液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来自山东驰援武汉抗疫
TUhjnbcbe - 2023/3/25 20:00:00

□逄春阶赵丰李钢*翔

名字写在洁白的防护服上,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便于战友们互相辨认。白衣战袍裹身,看不清面容,胸前背后是两个醒目的大字:山东!

这是庚子年春,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光谷院区,医院、医院东院区,医院等10家医疗单位的一道独特风景。

自2月2日起,山东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的号召,按照省委、省*府的部署,在山东省对口支援*冈市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大力指导下,陆续有7批8支队伍抵达武汉,来自齐鲁大地的精锐方阵,面对严峻疫情,创新推出了*旗引领聚合力、专家引领带团队、尖刀引领促攻坚的“三引领”工作法,将来自全省各地的医护人员重新整合,切实做到攥指成拳,形成战力,攻坚一线,在武汉保卫战中彰显了山东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截至3月31日,除山东省第医院医疗队仍奋战在武汉外,其余队伍在完成使命后凯旋休整。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8个鲜红的大字,就刻在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北门的巨石上,山东首批援助武汉医疗队队员每天都从巨石前走过,默念着这8个字进入他们的战场——C栋楼7层西重症病区。在即将告别之际,山东医疗队队员纷纷在巨石前留影,背靠“泰山”,目视前方,气宇轩昂,透出一股英雄气。

泰山石敢当,山东实敢当!

驰援湖北,荆楚钲鸣战正酣

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第一、第二批正在*冈鏖战之时,第三批医疗队紧急集结,于2月2日下午从济南遥墙机场登机出征,名队员分别来自18家医院,作为首批援助武汉的山东医疗队,直面武汉保卫战。

山东省援助湖北医疗队总领队左毅与第三批医疗队队员同行,他曾参与抗击非典、援建北川等重大应急事件,但这次面对的疫情形势之严峻,情况之复杂,时间之紧迫,前所未有,不可预料的因素太多。他感到压力很大,责任很重。

2月2日晚,医疗队抵达武汉,待入住酒店安顿下来已是2月3日凌晨2点多。

2月4日晚9点,经过防控感染培训及考核后,首个班次6名护士3名医生,迎着“嗖嗖”寒风,迎着病人穿透夜色的呻吟,正式进驻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7西重症病区。左毅一路医院。

这是产科临时改造成的重症病区,医疗队员抬头看到的是墙上婴儿的笑脸画,低头看到的则是病床上求生的惊恐眼神。

战场就这样在武汉摆开了!

“灯花隐隐泪轻含,荆楚钲鸣战正酣。最是柔情今夜月,相随相送到江南。”

这是我省一位诗人在元宵节写下的《上元送别山东援鄂医务人员》中的诗句。

元宵节前后,又有三批医疗队员驰援武汉:

2月6日,由35名护士组成的山东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暨山东省援助湖北护理专业医疗医院。

2月7日,医院的一支人的医护团队作为第五批医疗队抵达武汉,进驻医院东院区。

2月9日,山东省第六(山大二院队)、七(青岛两支队伍,其中青大附院单独组建一支)、八批医疗队,近名医护人员同一天抵达武汉,分赴医院光谷院医院。

最后一批医疗队到达武汉是2月20日。算上此前到达的秦文医生和到鄂州的4名疾控工作人员在内,驻武汉片区的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共计人。

逆行的背影,透出的是坚定与从容。奔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前线,他们筑起了一道健康防线,也在人们心里筑了一道抵御病*的长城。

举起结实的拳头,重温初心和誓言

医护人员来自全省16市医院,涵盖了呼吸、重症、感染、急诊医学、麻醉、康复、护理、心理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医生超过40%,护士中主管护师以上的同样超过40%。而“80后”“90后”是主力队员,且居住分散。如此错综复杂的队伍构成和分散的布局,靠什么凝聚?名*员是主心骨,*徽别在胸前,光泽照亮一片。

每一支队伍抵达武汉,第一项工作就是*员重温入*誓词,面对鲜红的*旗,举起结实的拳头,把私利和危险抛在身后。

2月23日,为进一步加强山东省援助武汉医疗队*的建设,在前期各批次临时*组织及山东省援助湖北医疗卫生队临时*总支成立并有效开展工作的基础上,经省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委员会批准,山东省援助武汉医疗队临时*委正式成立,左毅任临时*委书记。

我们曾目睹过他们的临时*委会,一台手提电脑屏幕上,闪动着9个临时*委委员的图像,他们认真传达着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关于抗击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一起深入落实省委省*府的各项部署,研究*的建设、患者救治、感染防控、物资调配等有关工作。

身处抗“疫”前线,白衣战士严格按照驻地-班车-病房“两点一线”,身体受束缚,心理受影响,有对病*的恐惧、有对工作的焦虑,还有思乡情绪等等,都不能忽视。在前线抓*建,就得创新载体,纾解压力和负面情绪。

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临时*支部书记、领队郑建新说:“我们临时*支部建立‘一对一’谈心制度,及时掌握队员们的思想动态,有忧排忧,有难化难,有疙瘩解疙瘩。让*员的心去贴群众的心,用*员的行动,感化群众的行动。这样抓*建,就抓实了。”

靠前指挥,管用的是身影指挥。*员干部的身影,就是标杆。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临时*支部副书记、队长曲仪庆,作为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是专家,更是*的干部,他坚持到病区讨论病情,进入污染病区查房,克服穿上防护用品胸闷、头疼欲裂的不适,坚持3-4个小时,查看患者高流量氧疗,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情况,利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耐心地调整各项参数,并细心地指导年轻医生。

山东省援助武汉医疗队临时*委还管着一支小分队,那就是于1月31日出征鄂州的4名疾控队员,他们都是*员,孙晓光担任临时*支部书记、临时*委委员,“90后”的李岩,结婚才两个月,“85后”的吴巨龙,媳妇在国外留学,他把孩子交给老人。林彬主动请缨,跟他的媳妇在抗“疫”一线“比赛”。这4名*员来的时候,鄂州疫情较为凶猛。孙晓光和同事们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程序,与当地配合进行核酸检测工作,最忙的时候一天的检测能达多例,一次检测流程就需要五六个小时,不能离开人的检测过程让4名队员全部超负荷工作。孙晓光说,刚到鄂州的时候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很普遍,半夜送来的紧急样本必须立刻检测,保证12个小时必出结果。“58天,实验室的工作一天没停。”

下沉乡镇卫生院进行手把手带教也是孙晓光的工作之一。“很多乡镇卫生院的采样员都是基层医护人员,他们没有任何采样经验,甚至都没听说过咽拭子、鼻拭子采样这样的词儿。”

临时*委、临时*支部,别看有“临时”二字,但初心是炽热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永恒的。在*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随时准备为*和人民牺牲一切,这些都是共产*人*性的精神元素,在危急关头,方显夺目的光辉。在*旗感召下,山东援助武汉医疗队七百余人申请入*,严格坚持标准,共发展三批优秀队员火线入*。

标准流程+精准治疗,拼的是专业素养

“胸部CT显示,双肺间质性改变,有加重表现……”“患者心肺功能储备不足……”“我建议抗生素是不是调一调……”3月2日晚,围绕37床一名危重症患者严某的一场线上会诊正在紧张进行。

严某72岁,是一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肺癌术后2年,有脑梗死病史,合并心功能衰竭、胸腔积液、重度营养不良、心理功能障碍等多种情况,患者长期卧床四肢肌肉开始出现萎缩,给治疗、护理带来了很大难度。曲仪庆带领专家团队给患者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

这是山东省援助武汉医疗队临时*委确定的专家引领带团队工作法的一个具体案例。

医疗专家组在学习贯彻国家救治、防护、防控方案的基础上,持续规范完善各项医疗制度,制定了包含25项制度规范的《山东省援助湖北医疗队工作手册》,对治疗方案统一标准,对重症危重症患者统一由专家组会诊,形成了较成熟的“山东特色”标准、流程,努力做到各医疗队管理同质、治疗同效。

2月28日,在医院东院区,山东省第医院医疗队负责的病区,经过各项检查,医疗队认为一位62岁的患者有“炎症风暴”倾向。“炎症风暴”是细胞因子的过度反应,虽然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并不多见,但却是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化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一个原因。

经过讨论,专家组决定采用“人工肝”,也就是血液净化系统,尽快救治患者。由于没有急需的仪器,医疗队决定向在同一栋病房楼里的李兰娟院士团队求助。

10分钟后,李兰娟院士团队的朱梦飞赶到。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医院医院首次正式合作。查房会诊,检测指标,准备血浆和仪器,为患者进行血液灌流……经过6个小时奋战,治疗顺利完成。之后,又经过3次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控制,各项指标趋于正常。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往往年龄偏大,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脏疾病或脑血管疾病等。”第三批医疗队副队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纪洪生介绍,针对不同患者,医疗队在统一规范下制订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做到“一人一案”精准治疗,提高患者特别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3月10日清晨,医院光谷院区E1-9楼,青岛二队领队、呼吸科专家李永春主持晨交班,这天要重点讨论的是新入的52床,一位从外院ICU转入合并脑梗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马阿姨。

前一天晚上,医生群里大家各抒己见,讨论至深夜。

仔细听取了夜班医生和护士的意见,李永春最后拍板并确定控制感染、维持氧合、加强营养、强化护理的诊治思路。经过治疗,马阿姨病情明显好转,再次CT复查,肺部阴影有“吸收”的表现,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

今年55岁的于文成,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在3年“非典”防治中坚守在隔离病房,始终冲在第一线。来武汉前,医院新冠肺炎专家组副组长,诊断、治疗了我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每天到隔离病房了解病情,制订治疗方案。先后救治了10余例新冠肺炎患者,包括重症患者2例。来到武汉后,于文成任医疗专家组组长,在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仍然冲在抗疫最前线,每天坚持到隔离病房查房,详细了解病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制订针对性诊疗方案。专家扎实的专业素养,引领着团队在一线顽强拼杀。

专家声音,客观公正、求真求实、精准无误,成为救治“定音锤”。

尖刀班、突击队、先锋队……队名彰显着“队风”

一支队伍的队风,其凝聚力有赖于每一个成员的付出、浇灌,更有赖于一个或多个代表人物,他们是队伍的骨干,关键时刻能帮助队员化险为夷,而面对棘手问题会挺身而出,捍卫队旗的尊严。山东医疗队朴实的队风,就是脚踏实地、坚韧不拔、敢打硬拼的齐鲁风。

2月17日23:50,武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65岁的新冠肺炎患者周某病情危急。第医院医疗队队员、共产*员冯昌接到插管通知,面无惧色,以最快的速度披挂上阵。

有创呼吸机是挽救患者的唯一方式,其中插管环节最具风险,口腔张开时,带病*的高浓度气溶胶会从气道喷出,插管医生成为离险境最近的人。

对麻醉科医生冯昌而言,这是一项基本技能。而这一次,他的手在颤抖,一个轻微刺激都可能导致病人加剧衰竭。冯昌屏住呼吸,小心翼翼,打开口腔,伸进喉镜,找到一片小小的阴影区,那是声门,透明软管往声带之间探去,气管滑入呼吸道。

30秒如此漫长,冯昌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插管完成后浑身都是汗,有一种窒息感。“就像拆弹部队,知道前面有雷,排雷的时候必须心无旁骛,那时候觉得自己更像战士。”

气管接入呼吸机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上升到93%,生命体征逐渐恢复平稳。这是山大二院进驻武汉医院光谷院区以来,实施的首例气管插管治疗。

接下来的几天里,冯昌很快找回了手感,即便带着三层手套,隔着满是水汽的面罩,也能精准完成动作。

武汉医院光谷院区,共有17支国家医疗队进驻,插管医生是稀缺人才。目前,只有山大二院、青大附院、医院、医院4支医疗队带有插管医生,他们共12人被分成了6个小组,每组一值12小时。值班期间,在医院待命,哪个病区有需要,就去哪里。

医院,插管小分队被媒体称为“插管敢死队”,他们自己叫“插管先锋队”。这个队伍中,山大二院除了冯昌,还有谢坤,青大附院的冯伟,柳国强,张孝田,唐润栋,衣选龙等也是“先锋队”队员。

如果说武汉是这场疫情的中心,那么中心的中心,医院。作为医院,这里是最早打响这场全民抗“疫”之战的地方。在与死神较量的正面搏击中,身为院长的张定宇,他拖着身患“渐冻症”的病体,还要默默承受妻子也感染新冠肺炎的巨大打击。来武汉,我们一直想见张定宇。

3月24日下午,终于见到了这位英雄,一个其貌不扬的戴眼镜的中年男子。他的话仍在耳边回荡:“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而他却忘记了自己是个病人,始终不下火线。

这次,面对我们,张定宇没说自己,他先说起了山东医疗队。

2月24日晚,山东第十二批援助湖北医疗医院取得联系,医疗队连夜遴选出15名队员。

第二天去金银潭送他们的那天清晨,医疗队长张凤伟给15人的小分队起了个名字叫“尖刀班”,意思就是要像一把尖刀一样,直插病魔的心脏。

英雄张定宇引出了一个英雄的群体。这15个人,没辜负“尖刀班”的命名。

我见到了“尖刀班”的15位勇士,医院,在山东互不相识,在武汉却成了最亲密的“战友”。这是个青春方阵,70后1人,80后9人,90后5人。成长,很漫长,有时却又在瞬间。80后、90后,在家长眼里,他们是一群任性的孩子,但是离开父母的视线,他们个个英勇顽强。他们发出了这样的心声:“独立出来都能干点大人能干的事儿,这些潜在的能量,可能在家长面前无法显露。我们在家人面前,流露的永远是最淘气最软弱的最不靠谱的那一面。其实我们都长大了。”

淬火尖刀,有侠骨又有柔肠。山东医疗队对重症、危重症患者除了生理上的治疗和护理,心理疏导同样重要,医疗队集中队员中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护士,成立心理服务队,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支援医院光谷院区的山大二院队员,面对疾病痛苦加上心情焦虑,表现得有些紧张、烦躁的重症患者,尝试着“话疗”。2月11日晚,医疗队新接收了18位患者,其中一位老大娘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要回家。医疗队队员穴莹莹冒着被抓伤的危险主动上前安抚。她指着窗外莹莹的星光,轻声对老人说:“老人家,我叫莹莹,是护士,是天使,是来帮你的,放心,好了咱就回家。”

“天使?你是白衣天使啊,你可守着我呀!”老人流着眼泪,但渐渐平静下来,躺下慢慢睡着了。

穴莹莹告诉我们:“老人当时刚入院,离开家人来到陌生环境,不大适应。经过交流、安慰,心态平稳多了,现在也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专家尖刀队、*员先锋队、专业突击队、心理服务队等四支队伍,是山东医疗队的队风之风向标,山东的白衣天使个个不怕牺牲、连续奋战,哪怕脸颊被口罩勒出深痕、双手被汗水浸到泛白,哪怕在手术室外席地而眠、没时间上厕所不敢吃饭……他们都不叫苦不叫累,给病人留下的永远是微笑,而给自己的是握紧拳头举起来的自信。

细节里的情义和智慧,护你无恙我平安

规章上墙,更上心,严字当头。山东省援助武汉医疗队临时*委旗帜鲜明,必须树立山东好形象,严明纪律,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动,讲大局,坚决摒弃本位主义和狭隘思想;坚决做到*令畅通、令行禁止;坚决做到慎终如始,知行合一。

首批援助武汉医疗队驻地离武汉花博汇不远,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时候,武汉方面安排好车辆想邀请山东队员游览,但是山东队委婉拒绝了。医疗队员形成共识:“我们是来救援的,现在正是最关键时候,不能麻痹,不能松劲,不能厌战,不能有丝毫歇脚的思想苗头。”

第十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在武汉三院首义院区,从病房里,就能看到*鹤楼,首义院区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后,武汉三院院长两次邀请山东医疗队员游览*鹤楼和赏樱花,队员们也婉言谢绝,并主动要求到武汉三院光谷院区继续救治患者。

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浸透着情义和智慧。

来自医院的医疗队员张璇和段元秀发现,防护服没有口袋装笔及胶布,取物要经常往返护士站及病房。两人从酒店借来了针线,剪了床单与隔离衣缝成了一个个可随身带的小布兜。粉红色的小布兜上大家还各自写上打气加油的话语,成为了战“疫”病房中最耀眼的“小红包”。

患者输液结束由护士做针头处理时,输液器针头很容易刺伤护士,增加病*感染的风险。医疗队队员孙勇发明了“输液器断针器”。将带有输液袋的输液器放置于卡槽中,右手拉动把手即可完成操作,一步完成输液袋与针头分离,紧接着针头与输液器分离并落入下方利器盒中。整个过程不暴露针头,刀片在器械中隐藏,不对操作护士产生任何意外伤害。这一新发明已在医院东院区病房中使用,队员们纷纷点赞。

在武汉的新冠肺炎患者中,每4人就有1医院治疗的,“方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舱”。

在医院,自2月9日入舱到3月7日休舱,山东医疗队负责的病区接收入院患者人,转出人,出院人。医院自2月11日16点正式开舱收治患者,截至3月8日休舱,山东医疗队累计收治病人数人,累计治愈出院人数人,转出人。

为了让患者更好地辨认,医护人员的防护服上都写上了各自的名字。医院,医护人员身上除了名字,还贴着大大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来自山东驰援武汉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