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作用机理是什么?7月14日上午9:30~10:30,本报健康热线-,邀请了安徽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徐升,与读者交流。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
读者:什么是“冬病夏治”?
徐升:“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它依据的是中医传统的“天人合一”“春夏养阳”的理念,是一种反季节的中医自然疗法。
“冬病夏治”的作用机理
读者:“冬病夏治”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徐升: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疗程
最好连续应用3~5年
读者:请问一下“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及时间?
徐升: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穴位贴敷、艾灸、拔罐、针刺、刮痧、药物内服等,其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中药穴位贴敷。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三伏贴),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4~6小时为宜,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
读者:常见的贴敷穴位有哪些?
徐升: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如呼吸系统疾病:大椎、天突、膻中、肺俞、脾俞、肾俞、定喘、云门、以及足三里、胃俞、天枢、中脘等常用穴。
“冬病夏治”适合下列人群
读者:“冬病夏治”适合哪些人群?
徐升: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②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③寒冷性或冬季好发性皮肤病(冻疮、寒冷性荨麻疹、寒冷性多行红斑、银屑病等)④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⑤其他(阳虚型体质的人群,有些气虚、阳虚体质患者,从中医角度,都适合“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禁忌证
读者:“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禁忌证有哪些?
徐升:①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活动期肺结核等)的患者②严重过敏体质者③孕妇④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重症疾病患者⑤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⑥体制壮实易上火之人(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要先咨询医生)
贴后注意事项
读者:贴后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徐升:①药物穴位帖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敷贴4~6小时后,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水疱,小水泡可自行吸收或涂烫伤膏或紫药水,大水泡请及时就诊②当日内不可用肥皂等刺激性物品擦洗,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三日内不可游泳。③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易伤脾胃,影响消化,易导致阳气不运,变生它病。④“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证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
名医简介
徐升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咳嗽、难治性哮喘、肺部结节、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症肺炎、间质性肺病、肺癌、胸腔积液等疾病,并擅长肺癌及慢阻肺的中医综合康复与调理。
本文来源:市场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