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是指随着不明原因的血嗜酸性粒细胞而引起的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它的临床表现往往比较隐蔽,患者在确诊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盗汗等。
01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原因
这种疾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它可能与寄生虫(钩虫、蛔虫等)和药物有关。
02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症状
1、概述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疾病的发病往往是隐蔽的。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2、典型症状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疾病的发病往往是隐蔽的,有些患者在确诊前几个月就患有这种疾病,平均持续时间为7.7个月。常见的症状有发热、自卑、体重减轻、夜间出汗等。发病初期为干咳,后期咳嗽有少量黏液痰,偶有咯血,可有胸痛。
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呼吸急促,严重者会出现呼吸衰竭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部分患者可伴有淋巴结和肝大肿大。这些症状在未经治疗的患者身上会持续存在。值得注意的是,40%的过敏性肉芽肿血管炎病例可以从肺浸润、哮喘和嗜酸性粒细胞开始,然后是系统性血管炎,这表明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可能是某些患者CSS的一部分。
3、并发症
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03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检查
1、预期的检验
患者如有发热、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一般应进行血常规、免疫学、X线、CT等检查,必要时可要求做肺功能检查。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患者血白细胞总数常呈中度升高趋势,60%-90%的白细胞被归类为嗜酸性粒细胞,甚至高达90%。血小板增加,正常细胞正常,有色贫血,体重迅速增加。
(2)免疫学检查
血清IgE水平升高。
(3)检查痰液
嗜酸性粒细胞会增加痰液,即使当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时也是如此,所以支气管镜检查检测对诊断是有用的。
3、影像学检查
(1)普通X线胸片
其主要特点是:边缘模糊的非节段性肺实变阴影可表现为非典型性变化,如结节状阴影、弥漫性玻璃磨蚀性变化、肺不张和内空腔形成。
肺内病变发生在肺野的三分之二,即肺的外部,通常在肺的两侧出现“肺水肿逆转”,多见于肺的中上部,因此,肺的上部出现实变阴影很可能是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肺内病变非游走性,如不治疗可持续数周,但在糖皮质激素治疗48小时后迅速消失。病变可在同一部位复发。此外,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可累及胸膜胸腔积液。
(2)CT
CT检查可以更准确地显示肺内病变的位置,尤其是临床怀疑有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和正常X线胸片不典型的情况。随着病情的发展,CT图像也会发生变化。在疾病的最初几个星期,图像似乎是一个实变影分布在周边,往往实变区变种有关,有时独立的,如果有磨玻璃样变化。如果病程超过2个月,可能会出现与胸膜平行的条纹。少数情况下,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也可能增大。
4、其他检查
肺功能检查:主要表现为中度至重度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减低,哮喘时伴有阻塞性通气障碍。急性期可发生低氧血症。
04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诊断
1、诊断原则
虽然该病的临床表现非特异性,但可根据外周肺的肺实变阴影进行诊断,只有少数病例需要胸肺活检,并可进一步糖皮质激素试验性治疗。
2、鉴别诊断
(1)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肺的间质、肺泡终末细支气管壁内壁,以寄生虫及药物引致的变态反应。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能临床症状,轻微咳嗽时带有少量黏液痰,胸部X线示或小或大的模糊影。一般不需要治疗。
(2)哮喘型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它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哮喘发作为特征的变态反应,主要由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在肺泡和间质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中可发现菌根,真菌丝支气管扩张并充满稠性黏痰。胸部X线片检查常出现在两肺上部的阴影处。糖皮质激素和抗真菌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哮喘和消除阴影。
05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治疗
患者应避免接触灰尘,尘螨容易引起患者咳嗽、咳痰等过敏性物质。气短应及时给予止咳、化痰、平喘治疗,可持续吸氧,改善缺氧症状。
06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日常防治
1、用药护理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了解用药范围、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不得擅自调整剂量或停药,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医生调整治疗药物,以免延误治疗。
2、生活管理
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不要随随便便。
3、饮食调理
合理饮食对疾病的控制起到辅助作用,保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少渣,注意保证身体能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
结语:尽量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根治原发病。强身健体,预防感冒。家属要多注意和安慰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遵医嘱用药,不应随意增减药量,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肥胖、骨质疏松等。日常注意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当你感到不舒服时,要定期回来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