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高齐民经方临床经验集》
方证:见《伤寒论》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2处: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肾气丸也主之)”。
茯苓四两(12g),桂枝三两(去皮)(9g),白术二两(6g),甘草二两(炙)(6g)。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方解:伤寒吐下,中阳受损,水饮停留于胃,故“心下逆满”;或水饮上泛,胃气逆而不降,故“气上冲胸”,上凌于心,阴来搏阳,则“心悸”“短气”;湿浊之气上冲,致使清阳不升,故见“头晕目眩”,甚则身体振振欲摊地。治当温阳降冲,化饮渗湿。
本方由肾着汤化裁而来,去干姜加茯苓,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裹冷湿,久久得之”;也可说从茯苓甘草汤化裁而来,去生姜加白术。
苓桂术甘汤用桂枝行气降逆,甘草补中益气助胃阳,茯苓、白术运化水饮。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是从茯苓甘草汤化裁而来的常用方。
我的老师陈慎言、刘渡舟,恩师宋孝志先生,每当讲到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都滔滔不绝,谈得津津有味,乐趣丛生。可见苓桂术甘汤魅力之宏大,医者之爱用。
我常用本方治眩晕、内耳水肿、下肢浮肿、痰饮咳嗽等,平淡之中见神奇。读读临床报道,会使你开阔视野,学会一方多用的本领。
临床报道: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疗(1)结核性胸腔积液;(2)水饮眩晕;(3)充血性心衰;(4)慢性心功能不全;(5)心包积液;(6)冠心病,心绞痛;(7)心律失常;(8)肺心病;(9)高血压眩晕;(10)百日咳,重症痉咳;(11)美尼尔氏综合征;(12)胃潴留;(13)肾病综合征;(14)尿路结石;(15)急性羊水过多;(16)慢性结肠炎;(17)腹泻;(18)产后尿潴留;(19)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20)病*性角膜炎;(21)小儿狐疝;(22)有机磷农药迟发性神经中*综合征;(23)肥胖症;(24)痹症;(25)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26)急性胃炎肠炎;(27)窦性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28)脑积水;(29)干渴症;(30)奔豚气。
苓桂枣甘汤《高齐民经方临床经验集》
方证:见《伤寒论》65条、《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篇各一处。两处方征相同:“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半斤(15g),桂枝四两(12g),炙甘草二两(6g),大枣十五枚(劈)。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今重发汗,心阳受损,阳不制阴,水饮内动,遂致脐下悸动,甚则上冲心胸。桂枝甘草治心气不足,桂枝能降逆治奔豚,茯苓行水气,大枣培土制水。合方功用降冲下气、通阳利水。
治奔豚气病共三方,奔豚汤、桂枝加桂汤、苓桂枣甘汤,我喜欢用桂枝加桂汤。东塔楼12层1号戈岷,奔豚病发作,气从少腹上冲,全床摇晃,振得夫人只能去睡沙发。予处桂枝加桂汤,一剂,奔豚病不再发作。严重的奔豚病,桂枝加桂汤和苓术枣甘都无效,改用奔豚汤,效不明显,后加代赭石30g,诃子10g,才止住发作。
临床报道: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1)奔豚;(2)脐下悸(脐悸动);(3)眩晕(痰饮)。
请扫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