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气炎热,有些人却还怕冷,不敢吹空调、开风扇;还有人在夏天过度贪凉,待到一入秋就开始着凉腹泻、关节疼痛……这些其实都是寒气侵体的表现!
现代人从小就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遍布的环境,又喜食寒凉之物,加上熬夜、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难免寒气凝结在体内,轻则耗损阳气,重则伤及脏腑,还会出现以下问题——
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各种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
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反复感冒;
虚寒头痛、慢性虚寒、胃肠炎、溃疡病、腹泻、消化不良、厌食、胃痛;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关节问题及颈肩腰腿痛等症状;
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及其他妇科问题。
一旦出现这些疾病,病程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且易反复发作,这往往是由于患者正气受损所致。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对于有上述症状的人来说,若要补充人体阳气,当以去寒湿为养生之要。
三伏艾灸,胜过人参
中医讲“寒生百病,应以热治寒”,三伏天是人体气血最旺盛的时期,若此时利用艾灸来加强阳气,则可以使机体最大限度利用夏季阳气充盛之时顺势而治,达到扶正祛邪的治疗目的。
改善体质
中医认为,三伏艾灸,是集“天之阳、地之阳(艾灸)、人之阳”三重合力,可固本扶正,祛除体内寒湿,打通瘀阻经络,彻底改善寒湿体质。
预防疾病
三伏天阳气聚集在体表,但五脏空虚,阴邪易于内,冬季时,很易发病。艾灸可温养五脏,充盈阳气,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疏通经络
夏季,很多人会感到闷热不适甚至中暑、晕厥,这是经络不通的表现。艾灸是“纯阳之火”,能把经络穴位打开,通达病位,畅通气血。
升免疫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因此,有人称其“胜过千年人参”。
年龄不同,穴位不同
针对不同年龄人群,艾灸的养生穴也不相同,夏天艾灸常见三大养生穴位:
35岁前灸“肺俞”
年轻人户外活动较多,出汗后常常不注意保暖,又贪凉喜食冷饮,很容易感冒。因此,保护肺气非常重要。
肺俞穴是肺脏之气出于背部之所,主宰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正气不受外邪侵犯。其位于人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
灸法操作:身体不适、即将感冒、进食冷饮后均可施灸,温度以施灸部位有明显灼热感且能够忍受为度,灸15分钟左右。
或者,分别在节气更替的前1~2天施灸,即每月灸两次。
35~60岁灸“足三里”
人到中年,生活稳定,家庭和谐,应酬繁多,思虑过度,运动不足,最易伤脾胃,致肥胖及并发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灸“足三里”能强健脾胃功能,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处。
灸法操作:方法同肺俞穴。艾灸足三里穴,贵在坚持,因此古人有“若要安,三里不曾干”的说法。
60岁后灸“关元”
步入老年,肾气渐疲,元气渐亏,会出现腰膝酸痛、夜尿频多、健忘失眠、不耐疲劳、视力减退、听力衰减、脱发白发等肾虚症状。
关元,在脐下3寸,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灸法操作:方法同肺俞穴,最佳频率为1日1次,贵在坚持。
“三伏灸”的注意事项
“暑易伤气”,因此灸疗时间宜短不宜长,若艾灸时间过长,出汗太多,会伤津耗气,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
艾灸时要注意避风,艾灸前应关好门窗,艾灸后打开通风;
进食后不宜马上艾灸,待休息1小时左右方可艾灸;
在艾灸时不能过饥或者过饱,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保持心情的平和,不要有太大的波动;
在艾灸时口渴可以喝温开水,不要喝冷水,以免影响艾灸效果;
夏天容易出汗,在艾灸后,不能立刻洗澡,宜休息6个小时左右再洗澡,因为在艾灸时,人体的汗孔是打开的,如果这时洗澡,容易感受寒凉;艾灸后应适当休息。
最后,小编用几个月的时间整理出艾灸相关的干货知识,原价99元,现在只需9.9元!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