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喉以纳气而通于天,咽以纳食而通于地。”这说明喉与咽有不同之处。喉是呼吸之门户,声音之通道。急性喉炎临床以吸气性呼吸困难,喉间痰鸣,干咳无痰,声音嘶哑,甚至张口抬肩,不能言语为其特点。此病起病急,来势猛,常伴发热。这是因为患儿里热内盛,蕴结于咽喉所造成的,所以,治疗应清热解*,宣肺解表,同时给一些利咽喉生津之药。
方药:生石膏24g,银花10g,连翘10g,栀子10g,山豆根12g,桔梗10g,杏仁6g,玄参10g,生地10g,麦冬10g,金果榄10g,锦灯笼10g。水煎服。
方中用生石膏、栀子清热、银花、连翘、山豆根解*,与桔梗、杏仁相配伍,又能宣肺解表;玄参、生地、麦冬养阴生津,增液行舟,通腑解*清热,实乃治疗咽喉疾患之要药,加用金果榄、锦灯笼取其利咽喉之功。
若腑实不通,生大*、玄明粉均可选用,并可配合针灸。也可配合外敷法:取乌梅肉1个,水浸斑蝥虫3个,共捣烂拌匀,外敷喉部约20分钟即起泡,挑破出*水,能缓解急性喉炎症状。但要注意消*,以防感染。
慢性喉炎多由于急性喉炎之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常与慢性咽炎并存。常见症状:自觉咽喉不适,有异物感,咳声发空,或犬吠样,痰不多或无痰,无明显呼吸困难,舌质红少苔,脉数,说明体内余热不清,肺燥伤津,咽喉不利。治疗时,着重滋阴润燥,清热利咽药物可用
玄参10g,生地10g,白芍10g,丹皮6g,贝母6g,甘草3g,银花10g,连翘10g,知母10g,薄荷6g,橘红5g水煎服,日1剂。必要时,可服用中成药养阴清肺丸,每次1/3~1丸,1日2次。
对于风寒袭喉证:起病迅速,卒感声音不扬或嘶哑,喉部微痛不适,咳嗽,喉门声带淡红微肿,伴发热恶寒,鼻塞涕清;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疏风散寒,宣肺开音。方用六味汤加减:荆芥15g,防风10g,白僵蚕9g,薄荷12g,桔梗9g,甘草6g。声嘶重加麻*6g(重煎),杏仁9g;咳嗽重加白前9g,炙紫菀9g;恶寒发热重可合用荆防败*散。
慢性咽炎中医方剂(一)
〖辨证〗痰湿结聚,气血瘀滞。
〖治法〗燥湿化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名〗苦酒汤。
〖组成〗半夏(砸碎)克,醋2毫升。
〖用法〗将醋、半夏入锅内浸泡24小时,煮沸捞弃半夏,加入苯甲酸钠(量按药液的0.5%加),过滤,分装毫升瓶备用。每次服10毫升,每日1-2次。
〖出处〗蔡福养方。
中医方剂(二)
〖辨证〗邪热羁留上焦,化燥灼伤肺阴。
〖治法〗清热解*,利咽豁痰,酸甘化阴。
〖方名〗二根二白玄梅桔甘汤。
〖组成〗山豆根9-12克,板蓝根15-30克,玄参15-30克,乌梅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白薇9-12克,白蔹9-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四川中医》。
中医方剂(三)
〖辨证〗肺肾阴亏,阴虚血热,复感风邪,结于咽喉。
〖治法〗滋阴凉血疏风。
〖方名〗滋阴清咽汤。
〖组成〗生地9克,丹皮9克,天花粉9克,知母9克,麦冬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石斛12克,蝉蜕6克,薄荷6克,桑叶4片,绿萼梅10朵,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斯炽方。
中医方剂(四)
〖辨证〗肺肾阴虚,咽喉失于濡润。
〖治法〗滋阴润肺,清热养肾。
〖方名〗百生汤。
〖组成〗百合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桑白皮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柿霜6克,川贝粉(冲服)3克,甘草3克,芦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干祖望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