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胸腔积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辅助诊断指南
TUhjnbcbe - 2020/12/31 15:10:00
儿童白颠疯如何确诊         https://m-mip.39.net/nk/mipso_6872568.html

DR价值

数字X线摄影术(digitalradiography,DR)分辨率低,不易发现早期病变,且鉴别诊断价值有限,首次检查疑似病例时不推荐使用

推荐DR用于危重症患者及确诊病例的随访和复查

胸部HRCT平扫为当前筛查COVID-19的首选影像学手段

根据肺部影像学表现,COVID-19可分为4期

①早期胸部表现往往不典型,病变呈淡薄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groundglassopacity,GGO),多局限性、散在分布于两中下肺野,主要见于胸膜下

②进展期病灶多发,表现为GGO渗出、融合或伴有实变,以双肺野中外带分布多见,可伴少量胸腔积液

③重症期(危重症)相当于疾病晚期,双肺密度弥漫性、广泛性进一步增高,称为“白肺”。此期病灶发展迅速,48h可增加50%以上,治疗困难,患者死亡率较高

④转归期,病灶缩小或吸收,部分病例可见肺间质纤维化改变

各期COVID-19共同特点包括双侧、多发病变,以GGO多见,可伴有实变、支气管充气征和小叶间隔增厚;也可呈“铺路石征”,常见支气管充气征及血管穿行。急性期病变密度相对均匀,吸收期多见不均匀致密影,罕有胸腔积液及淋巴结肿大

图1COVID-19早期肺部CT表现右肺下叶外基底段GGO病灶

图2COVID-19进展期肺CT表现双肺上叶见多发大片GGO病灶,部分伴有实变

图3COVID-19重症期/危重症期肺部CT表现

A.双肺弥漫分布实变病灶

B双肺多发实变病灶,呈“白肺” 

图4COVID-19转归期肺部CT表现

A.两肺病变较前吸收

B.残存少量纤维条索状,以右肺稍著

早期影像学表现

多见于COVID-19发病1周内

双肺单发或多发病灶,多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以中下肺背段或外侧段多见。多为胸膜下小叶性、尖端指向肺门方向的楔形或扇形病灶(图5),也可表现为斑片状或类圆形

图5患者男,61岁,发热2天

COVID-19早期CT表现,左下肺扇形淡薄GGO

早期多为GGO,亦可见网格状影,随病变进展,GGO密度逐渐增高,其内可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或伴局部小叶间隔网格状增厚

如果早期CT仅表现为局部胸膜下GGO,胸片往往难以显示,易漏诊

进展期影像学表现

随病变进展,GGO范围逐渐扩大,密度逐渐增高(图6),或融合成小叶性,或广泛融合呈带状或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其内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可见局部树芽征,亦可见网格状影

图6患者男,57岁,发热2天,COVID-19进展期CT表现

A.CT示左肺下叶胸膜下及右叶间裂附近多发团、片状GGO

B.4天后复查CT,左肺下叶病变范围略增大,内部密度增高,提示病变进展

病变呈双侧非对称性胸膜下楔形或扇形分布,肺底及背侧胸膜下区多见,部分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

肺泡内渗出液增多时GGO密度增高,实变时可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或致密条索影,呈节段性或小叶性分布

无基础性疾病患者多无胸腔积液、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

重症期影像学表现

合并基础性疾病及肥胖者相对高发,病情往往在数日内迅速进展,出现呼吸窘迫、低氧血症变为重症,或出现呼吸衰竭、休克或合并其他器官衰竭变为危重症,甚至死亡

胸部影像学表现多为双肺弥漫性病变,少数呈“白肺”表现;病变多以实变为主,合并GGO,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图7)及多发条索影

图7患者女,57岁,发病第8天

COVID-19重症期CT表现,双肺大片GGO,部分实变,其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征

48h内病灶范围可增加50%,可伴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转归期影像学表现

转归期患者体温下降,咳嗽次数减少,肺功能明显改善。影像学表现为病变范围缩小,密度减低,渗出物吸收,肺实变病灶逐渐吸收消散,可完全消失,或残存肺纤维条索影(图8)

图8患者男,37岁,COVID-19转归期CT表现

A、B.发热第6天,CT示左肺上叶纵隔胸膜旁片状淡薄GGO(A)

左肺下叶跨肺亚段、胸膜下跨肺亚段扇形高密度影,尖端指向肺门(B)

C、D.入院治疗后2天复查,左上肺病变密度变淡、体积缩小(C),左下肺病变大部分吸收

残余少量纤维条索影(D)

肺部影像学改变往往滞后于临床症状。此期部分患者可出现病情反复,病灶增多、增大甚至出现新发病灶

特殊人群的影像学表现

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孕妇、老人及合并基础疾病者影像学表现有其自身特点

婴幼儿患者

目前婴幼儿COVID-19发病较少,且以轻型及普通型为主,重症及危重症少见

胸部CT表现:建议根据机型减低剂量或行低剂量CT扫描,并尽可能减少复查次数

早期:肺单发或多发胸膜下以小叶为中心斑片影或GGO(图9B),中央肺小血管增粗、增多;纹理可呈网格状(“铺路石征”);沿支气管束或背侧、肺底胸膜下分布为主,可见充气支气管征象

图9患儿男,1岁1个月,轻型COVID-19,10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伴流涕,有明确COVID-19患者接触史,-nCov核酸阳性

A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B.CT示右肺下叶微小GGO

②进展期:新旧GGO范围增大,并出现实变,多沿支气管束走向,合并或不合并肺小叶间隔增厚,胸腔积液少见

③重症期(危重症):双肺多发GGO,弥漫性多发大片实变,合并肺小叶间隔及叶间隔胸膜增厚,伴或不伴一侧胸腔积液

④转归期:病变范围缩小、吸收,或仅残留纤维条索影

儿童和青少年患者

胸部CT表现:①早期HRCT显示较佳,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模糊;肺内片状GGO(图10)边界欠清晰,其内可见细网格影;病灶常多发,亦可单发,多位于肺野外带(如胸膜下);少见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

图10患儿,男,4岁,COVID-19,发热、咳嗽5天,有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白细胞5.30×/L,-nCov核酸阳性

CT示右肺下叶多发GGO,左肺下叶条片影

②进展期肺内GGO伴实变,边界模糊不清,甚至多个病灶融合呈大片状,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征,病灶体积增大、数量增多,少见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

③重症期(危重症)双肺多发斑片状实变,周边可见GGO,实变中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可累及双肺,胸腔积液少见

④转归期肺部实变吸收消散,密度趋于浅淡,边缘收缩内凹,边界清晰,部分残留纤维条索状影

妊娠期患者

胸部CT表现

①早期:肺外带或胸膜下出现结节状及小斑片状GGO,边界尚清晰,可见肺血管增粗及细网格影(图11A)

图11患者女,26岁,孕29周,COVID-19,发热,最高体温38.5℃,-nCov核酸阳性

图A.早期CT见胸膜下出现结节状及小斑片状GGO,边界尚清晰,双下肺肺血管增粗,并见细网格影

②进展期:病灶较早期明显增多,密度增高,呈实变,其内网格影较前更加明显,病灶边界欠清晰,部分病灶可融合呈大片状实变,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图11B)

图B.进展期病灶明显增多,密度增高呈实变,其内网格影较前更加明显,病灶边界欠清晰,实变中可见充气支气管征

③重症期(危重症):病变范围进一步扩大,可累及双肺,呈大片状多发实变,边界尚清晰,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少见胸腔积液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④转归期:病变趋于好转时,GGO及实变逐渐吸收,密度变淡,边缘收缩凹陷,常不同程度残留纤维条索影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感染后病情进展快,病情重,死亡率高明显,截止目前死亡病例超过80%为60岁以上老年人,轻型少见

胸部CT表现

①早期双肺或单侧肺斑片状GGO(图12A)或小结节影,或较淡GGO背景下见局部细小网格,病灶多位于肺外周胸膜下

图12患者男,62岁,COVID-19,CT表现

图A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1℃,伴乏力及干咳

CT提示右肺上叶斑片状GGO,内见增粗血管影

②进展期病灶进展及变化迅速(1-3天),双肺病变范围增大,累及多个肺叶,由双肺周围向中央进展,GGO密度增高(图12B),部分内见充气支气管征及增粗的血管影,小叶间隔增厚明显,肺内实变明显增多,可伴纤维条索影,结节周围可出现“晕征”,新发病变以双肺中、下叶胸膜下分布为主,通常无胸腔积液

图B5天后病灶明显增多,GGO密度增高,病灶主要分布肺外周胸膜下区,由双肺周围向中央进展

③重症期(危重症)48h内病灶范围增加超过50%,双肺广泛或弥漫实变为主,内见充气支气管征,少数可呈“白肺”表现,少数伴单侧或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④转归期双肺病变逐渐吸收,病灶范围缩小,可见残留纤维条索影,少数可见细支气管扩张

我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辅助诊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