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呼吸对于我们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医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呼吸道疾病抗争,与病人同呼吸共命运,55岁的荣学东就在其中。
肺栓塞、大咯血……呼吸科不乏危重症患者,已经记不清楚多少个夜里,都在抢救病人中度过。34年一路走来,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早已成长为“知名专家”,双鬓也已斑白,但对于荣学东来说,“悬壶济世”的理想一直未曾改变,他用心守护病人每一次呼吸。
20多年前那次抢救令他至今惋惜不已
年那个夏天,荣学东大学毕医院,成为一名结核科医生。
“当时是奔着胸外来的,那时觉得胸外科非常厉害,医院又是当时全省的NO.1。”荣学东笑着说,没想到,入院后他并没有被分到胸外,而是分到了结核科。谁也没想到,这个怀揣“胸外梦”的青年,在结核科经过多年历练,最终成长为呼吸领域“大咖”。
回忆这34年来的风风雨雨,作为一名医生,荣学东无疑是成功的,他以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个病人和家庭,许多危重症患者在他手中脱离死神的掌控。“上学的时候,以为医生无所不能,真正进入工作岗位才知道,很多时候医生也是无能为力的。”荣学东说。
20多年前的一个夜里,正在值夜班的荣学东遇到一名40多岁大咯血的男性患者,肺部大量出血,医生一边为其连续输血,一边打止血药,“能用的止血药全都用上了。”为了抢救患者,荣学东和同事从晚上9点一直忙到第二天交班。
没有电视剧里的起死回生,疲惫不堪的荣学东和同事们最终没能挽回患者的生命,一时间悲痛之情涌上心头。也是在那一刻他才知道,原来在面对疾病的时候,医生不是神,也会束手无策。
“就是普通肺结核导致的咯血,也不是什么不治之症,若是早点发现,早点治疗,控制好结核病,根本不会导致死亡发生,非常可惜。”尽管20多年过去了,回忆起那个患者,荣学东依旧非常惋惜。自己拼尽全力,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生命在自己眼前消失。
荣学东告诉记者,一般大咯血的患者很容易发生窒息,放在今天,有气管镜介入等新技术的应用,再遇到这类患者,抢救成功率会提高很多很多。
半夜最怕电话响,常常靠安眠药入睡
年,荣学东被任命为结核科主任,身份的转变的同时,压力和责任也随之向他涌来。“以前只需要管好几个病人,有什么问题找主任解决,后来自己成了最终决策者,需要了解每个人的病情,以及治疗风险,从未有过的责任感和压力……”晚上遇到异常情况,荣学东经常半夜被同事电话叫起。荣学东笑言,半夜最怕电话响,以至常常失眠,每每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年,医院的病区调整,调入新增设的呼吸科三病区(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一切从零开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科室34张床位就全部住满了。那段时间荣学东所有精力全部投入到科室建设中,没有周末假期,一上就是24小时,科室团队每个人都像铁人一般。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共分为七个病区,每个病区都有各自的“主攻”领域。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荣学东及其团队对包裹性胸腔积液、慢阻肺及肺部感染的内科治疗有着丰富经验和独家“秘笈”。
“和高血压、心脏病相比,人们对慢阻肺的认识还是太少。”荣学东告诉记者,近年慢阻肺病人较多,但是目前慢阻肺这个危害大、病人基数大的疾病并未得到较多重视。慢阻肺患病时间久了还会引起肺功能下降,甚至有些病人日常生活都不能独立完成,是一个严重甚至可以致残的疾病。
荣学东介绍,慢阻肺主要是吸烟造成的,其他原因还包括空气污染、厨房油烟等。慢阻肺本身不是感染,容易继发感染,如下呼吸道感染。慢阻肺的治疗主要是内科治疗,延缓病情发展,“早期能控制住,后期控制起来比较难,主要就是延缓,将肺功能稳定在一定的程度内。”
荣学东认为,医生治病救人,要医术精湛,还要有仁爱之心,二者缺一不可。帮助别人解除病痛是医生这个职业最大的成就感,遇到失败挫折也许会失落,还可能产生自我怀疑,但挫折也是一种动力,推着自己继续努力向前迈进。
内心深处,他还是30多年前那个热血澎湃的青年医生。
专家简介:
荣学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科主任,主任医师、知名专家。兼任山东省疼痛医学会肿瘤整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防痨协会呼吸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专业特长: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尤其在呼吸系统肿瘤、结核性胸腔积液以及肺部感染性疾病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对慢性包裹(网格)性胸腔积液、脓胸及难治性气胸的内科治疗方面经验独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焦守广实习生代茗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