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赵鸿飞通讯员彭蓓
一年前,因突发心脏病,崔先生(化名)不得不在体内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年3月,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时,意外发现患有口腔癌并出现转移。
幸运的是,医院多学科团队护航下,该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杨宏宇团队为他精准切除了肿瘤,该院心外科任明明主任医师团队也为他及时拆除了“潜伏”在心脏的“定时炸弹”
因咳血就诊,竟然发现口腔癌转移
年过六旬的崔先生有20余年的高血压病史及长期吸烟史,他的肺功能也不太好。年3月底,他因咳血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该中心主任杨宏宇通过查体及观片诊断:崔先生患有左口咽肿物,恶性可能性大,并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入院后,在电子喉镜检查下可见崔先生的左侧口咽部一个“菜花样”的2厘米×3厘米的肿瘤,经过病理诊断,属于鳞癌。这个肿瘤还转移到了崔先生的左颈部,形成了5厘米×3厘米的颈部转移灶。
崔先生很是惊讶,“我的口腔和脖子从来没感觉到疼痛,为什么突然就得了口腔癌?”杨宏宇表示,大部分口腔癌患者就诊时,都已属于中晚期。由于口腔癌的发病位置较为隐蔽且症状多样,与口腔其他疾病(例如溃疡)引起的症状相似,极易被误认为“小病”而延误治疗。而崔先生就属于这种情况。
多学科专家会诊,反复斟酌治疗方案
确诊了口腔癌,究竟应该怎么治?崔先生的全身疾病较多:他患有高血压、其心脏主动脉弓的溃疡易发展成危及生命的主动脉夹层,体内置有心脏起搏器;双肺肺炎,右侧胸腔积液,肺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首先,崔先生是否能承受全麻手术,无法确定。此外,崔先生的颈部转移灶还与其左侧颈内动脉、静脉有粘连,对医生的手术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
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邀请了心外科、心内科、麻醉科、肿瘤科、放疗科、呼吸与重症医学科、营养科等专家进行了多学科诊疗(MDT),集体讨论最适合崔先生的治疗方案。多方权衡之下,MDT医疗团队达成一致:虽然手术难度很高,风险很高,但却是能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治疗方案。因此,先由口腔外科肿瘤团队开展口腔癌联合根治及修复重建手术,术中需要麻醉科保驾护航。术后,病人需进入重症监护室(ICU)进一步治疗,渡过最为危险的围手术期。待口腔癌术后恢复后,病人再到心外科接受主动脉弓溃疡的修补术。如果崔先生的身体能扛过这两次手术,后续还需要接受手术后的辅助放化疗。
当医生将各科室集体讨论后的治疗方案告知崔先生时,他起初非常犹豫。在家人的支持下,崔先生决定放弃保守治疗,同意进行手术。
精准切除肿瘤,顺利拆除潜伏在心脏的“定时炸弹”
年4月初的一天,手术如期进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杨宏宇主任医师带领的口腔癌治疗团队(包括王锋副主任医师、王宇帆博士、洪霞博士、姚又丹医生)分为2组,同时进行肿瘤切除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的置备,为崔先生开展了“左口咽颌颈联合根治术+下颌骨劈开术+左侧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左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转移修复术+气管切开术”。
手术过程中,由于电刀操作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工作,麻醉师全程密切观测监护仪上的各项指标,为手术安全进行护航。手术最终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仅毫升左右。
术后,在ICU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崔先生闯过了呼吸衰竭、心衰、肺部感染等难关。经历13天的治疗,病人成功转回普通病房。
年5月初,崔先生复查CT,检查结果提示主动脉瘤形成,经医院心外科团队会诊,需手术治疗。5月中旬,北大深圳心外科任明明主任医师及团队为他进行了“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扫除了主动脉瘤这个“定时炸弹”。5月下旬,经历两次大手术的崔先生康复出院,后续接受放射治疗。目前,他恢复良好。
读创新闻+
早发现、早诊早治,有助于提升口腔癌治疗效果
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杨宏宇提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影响口腔癌治疗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他强调,当出现以下症状或表现时,需要警惕口腔癌,应该尽早看口腔医生。一是2周以上没有好转的口腔溃疡;二是排除牙周炎导致的多个牙齿松动;三是口腔黏膜颜色改变,如变黑、变红或者变白;四是排除面瘫的一侧唇、舌麻木;五是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疼痛;六是除外颞下颌关节病导致的张口受限;七是口腔中不明原因的出血;八是说话或吞咽时发生困难;九是长期佩戴的义齿出现松动或不合适。
“单纯出现上述这些症状,未必是口腔癌,但是一定要及时就医,请口腔医生来判断,以免延误诊治,错失治疗时机。”杨宏宇提醒。
目前,口腔癌的发病率逐渐趋于老龄化,老年口腔癌患者多伴有复杂的全身疾病。医院拥有强大的MDT团队,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全面的诊疗计划,全面预判风险及做出应急方案。医院建设单位,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也是广东省重点学科,该中心年完成口腔癌行皮瓣治疗例;年上半年完成口腔癌行皮瓣治疗82例。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