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得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经中共富源县委常委会年1月4日会议研究,拟通报表扬胥加宽等12位第五届“富源好人”。根据有关规定,现对拟通报表扬人员的基本情况及简要事迹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天。
1.胥加宽,男,汉族,大专学历,年11月8日生,富源县竹园镇人,肢体四级残疾,云南富源县恒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身残志坚,矢志创业,诚信经营,在农业科技开发领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所创办的企业在省内外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他少年摔伤致残,成年后经历了长女夭折、长子重病、妻子产后大病、父母先后摔伤致残等不幸。
他矢志创业,诚信经营。秉承“诚实做人、守信兴业”的理念,成立了云南富源县恒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纯物理压榨、纯物理精炼、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及化学成分的生产工艺,建成了一条纯菜籽油生产加工线,打造出了“忆古金珠”知名品牌,“香”誉富源,远销省内外。年合同销售收入万元,实现利税万元。
他热心公益事业。吸纳85名残疾人到公司工作;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就业;在节假日慰问重度困难残疾人人、贫困残疾户60户、非残疾人贫困户40户。
他创办的企业讲信誉、重质量,先后被认定为富源县“重点龙头企业”、曲靖市“脱贫攻坚扶贫明星企业”、云南省“成长型中小科技型企业”和“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获云南省“指定绿色消费生态产品”和“年度国际中国责任品牌奖”等荣誉称号。年4月,胥加宽获第七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提名奖。年8月被中组部、农业农村部确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9月被曲靖市委*府表彰为“省部级重大人才奖”获得者;10月参加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得“专项赛二等奖”;12月荣获“云南省十大绿色产业领*人物”称号。年1月被CCTV中国公益栏目表彰为“年度国际中国公益先锋人物”;6月被云南省残工委表彰为“自强人模范”;10月被评为曲靖市第六届道德模范(提名奖)。
2.潘庭宏,男,汉族,本科学历,中共*员,年5月生,富源县中安街道东门社区人,红色收藏家,富源县*协委员,富源胜境博物馆馆长。
他是“清溪山泉”的创始人,在做好企业的同时,倾尽家财,收藏毛泽东像章43万多枚、红色文物65万件,成为拥有毛主席像章最多的“上海吉尼斯”纪录获得者。
他痴心收藏红色文物。年,他将省吃俭用积攒的80元钱买了20多枚毛主席像章,之后便“着了魔似的”开始收集各个时期各种材质的红色文物。为收藏贺子珍在*泥河猪场战斗中发电报用过的桌子,五次登门磋商,历时3个月;年去贵州遵义收一台红*用过的电话机途中遭遇车祸,身受重伤;年,背着家人将家中的一套住房变卖,顶着巨大压力,到安徽滁州买下枚毛主席像章……30多年来,他走遍大江南北,花费多万元收藏60余万件红色文物。
他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传播革命文化。投资近0万元,兴建胜境博物馆和中安街道三道箐民族文化示范村,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传播基地,累计接纳参观者余万人次。-年,他到香港地铁站自办展览35天,参观人数达万人次。
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年大旱他捐水捐物抗旱折合资金近万元,年出资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年9月,为助力曲靖竞演“魅力中国城”,他用毛主席像章镶嵌成“厉害了,我的曲靖·我的国”大型横幅,彰显了曲靖特色,为提升曲靖的知名度做出了积极贡献。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潘庭宏热衷于红色文物收藏、红色文化传播,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新闻人物;年被曲靖市表彰为5-6月“身边好人”;年10月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评为“红色基因传承者”杰出个人。
3.刘凯,男,汉族,年2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员,年12月参加工作,富源县能源局信息中心职工。
他乐于助人,是富源县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身体力行奉献爱心,年被曲靖市表彰为7-8月“身边好人”;年10月,被表彰为曲靖市第六届道德模范。
他兢兢业业,热爱本职工作。在富源县矿山救护大队工作22年来,参加抢险救灾次(其中跨县、市抢险14次),救出遇难人员人,遇险人员人。作为一名老队员,他身先士卒,在事故救援时始终冲在最前面。
他是富源县第1例、曲靖市第17例、云南省第例、全国第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年7月,他接到省红十字会的电话,说他的造血干细胞采样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便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12月29日,他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捐献当天,造血干细胞立即空运到天津,为一名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
他热心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加入曲靖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服务队,经常在业余时间走进学校、社区,宣传动员大家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等公益性事业。从8年至今,他累计献血11毫升,并在年献血时采取血样,自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年8月与昆明医科大学签订了用于医学研究的遗体捐献协议;年1月在曲靖红十字会登记了器官捐献。
4.陈思迅,女,汉族,大学学历,年4月生,2年9月参加工作,富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科长。
她一直从事着特殊工作,无怨无悔,默默奉献;团结带领科室同事,用爱心、责任心夯实着社会和谐的根基。
自4年以来,她积极投入到全县的结核病控制项目中,肩负着全县11个乡镇乡村医生的培训、管理、督导等工作;带领科室同事,在结核病预防控制和治愈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使富源县肺结核患者发病率从4年的82.27/十万降至年的53.80/十万,治愈率从4年的74%提高到88%。她先后获得“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先进个人”“云南省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年5月,结核病防治科与艾滋病防治科合并为慢性病传染科,她任科长。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不论是感染者管理,还是高危人群干预,都充满着不被理解、遭人歧视,甚至是职业暴露的风险。她战胜恐惧,恪尽职守,勇敢地为全身皮肤布满淤血瘀斑、稍有刮蹭就会出现渗血的感染者采血检查;蹲着、跪着为注射吸*感染艾滋病的患者找血管采血检测;面对无法接受现实的感染者的歇斯底里,以及患者丧失理智的恐吓之言,她始终坚持职业操守,保护患者隐私;积极帮助有困难的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向民*部门申请低保救助,定期随访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在她们的努力工作下,富源县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5.牛超,男,汉族,大专学历,年9月生,4年12月参加工作,富源县后所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执法中队干部。
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怀揣一颗赤子之心,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将孝道传承,赢得了单位同事和街坊邻居的交口称赞。
他在家中排行老大,父亲在他大学毕业的时候因病去世,医病花光了整个家庭的积蓄;弟弟刚考上大学,妹妹还在上高中,需要大笔的学费、生活费;母亲患有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慢性胃炎等多种疾病,需要长期打针吃药。他用坚实的双肩,独自撑持起了这个“苦难”家庭的重担。为了弟弟妹妹能顺利完成学业,他到国营企业当派遣制劳务工,省吃俭用,每月按时给他们寄去生活费。
他工作后,按时回家照顾母亲,忙着做家务,为母亲端药送水,母亲的衣服、被褥随时都是干干净净的。8年,在沈阳上大学的弟弟因患胸腔积液需治疗,牛超怕母亲担心牵挂,瞒着母亲把弟弟接回富源住院治疗并成功手术,直到康复,才把弟弟生病的事情告诉母亲。
年,他结婚成家,把母亲接到身边,和妻子一起承担起繁重的家庭重任。在他的带领下,至年,弟弟、妹妹相继大学毕业,弟弟当上了国企工人,妹妹当上了人民教师,生活有了好转,偿还了部分债务,并在村里建了新房。
年,年迈的祖母去世,牛超夫妇接过父辈们爱心和孝心的接力棒,承担起赡养祖父的职责,把祖父接到自己家进行悉心照顾。
他还积极关心邻里,谁家有事,他都会主动去帮忙;谁家有了困难,他都力所能及给予帮助;邻里有了矛盾纠纷,他都积极帮忙化解。
6.张兴琼,女,汉族,小学学历,年3月生,富村镇白石岩村委会大寨村村民。
她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妇女,用瘦弱的双肩担起了家庭沉甸甸的责任,用自己的爱心、孝心和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在平凡中展示了孝老爱亲的高尚品德!
她与罗小雄结婚后,相继生育一儿一女,悉心照顾公公、婆婆,一家6口相处融洽,生活甜蜜幸福。年,全家还沉浸在婆婆离世的悲痛中,不幸的事却又再次降临,丈夫罗小雄在家干活时不慎摔倒受伤,导致下身瘫痪,这对张兴琼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丈夫瘫痪,意味着家里的顶梁柱塌了,意味着张兴琼将独自挑起照顾瘫痪的丈夫、教育子女的家庭重担,然而,更大的噩耗接踵而至。同年,丈夫的弟弟因癫痫病去世,弟媳扔下了2个年幼的孩子(儿子3岁、女儿1岁)离家出走,不知踪影。处理完小叔子的后事,两个小孩的生活成了摆在张兴琼一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张兴琼内心极其矛盾,如果再照顾这两个孩子,那她将要承担起4个孩子的生活、学习重担;如果不照顾,两个孩子将成为孤儿!在和丈夫商议后,她坚定地做出了决定:“照顾两个小孩!”
她作为一位妻子,丈夫残疾之后,义无反顾的挑起照顾家庭的重任,操持农活、洗衣做饭、照料孩子和丈夫,经年如一日,任劳任怨。作为一位母亲,她深知学知识和做人的重要性,即便再忙再累,都时常教育孩子们学习要踏实、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做事要诚实守信。
身教胜于言教。在她的影响下,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目前,4个孩子分别在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品学兼优。
7.杨小丽,女,汉族,大专学历,年12月生,富源县大河镇*泥小学教师。
她爱岗敬业,先后荣获了富源县“名班主任”“名教师”和曲靖市“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用爱心播洒、经营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将孝义传承,赢得了家人的尊重和同事、村民的普遍赞誉。
她,是家里的主心骨。年1月,杨小丽与幼年丧父的男友结婚后,挑起了照顾年迈的婆婆和抚育小叔子、小姑子读书学习的家庭重担,经年无怨无悔。在她的悉心照料和精心打理下,一家人和和睦睦,虽辛苦但快乐着。小叔子中专毕业分配到富源县电力公司工作,小姑子大学毕业医院工作。
她,竭力帮助大姑子一家。没能读书受教育的大姑子,出嫁到大河长坪者竹后,因夫妇二人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劳动技能,生活异常艰苦,无房居住,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帮助大姑子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7年11月,她组织在外工作的兄弟姊妹共同出资为其购买了电视机、洗衣机、电磁炉等电器和脱粒机等农具。8年10月,她又组织在外工作的兄弟姊妹、妹夫、妯娌等人,在拆除自家危旧老宅的基地上,共同出资13万多元新建了一幢两层多平方米的浇灌房,修建好猪舍、厕所、围墙、大门等附属设施,让大姑子一家从长坪者竹搬到*泥郭家湾居住。在杨小丽与丈夫的共同教育引导和支持帮助下,大姑子家的长子现在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大二并套读本科,次女现在曲靖市第二中学上高三,成绩优秀。为了外出务工发展经济,大姑子及其丈夫长年不在家,每逢寒暑假,大姑子家的两个孩子都落脚在她家,杨小丽视他们为自家孩子,经常教育引导他们很好的完成作业和学业、争做社会有用之人。
她,孝老敬老扬美德。在精心照顾家里、悉心照顾年龄较大且身体虚弱的婆婆的同时,还顶替婆婆照顾卧病在床的外祖母4年,直到外祖母去世。她还经常去看望丧失独子、年逾七旬的父母,并出资近10万元修缮父母的危旧房屋,改善了父母的住宿条件;农忙之时,她不辞辛苦,帮助父母收种庄稼;母亲查出肺部恶性肿瘤,她及时将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精心照料,母亲的病情恢复得较好。
8.张学勤,男,水族,中师学历,中共*员,年3月生,年7月参加工作,古敢水族乡人民*府退休干部。
在古敢乡,他是老师,更是一位大家敬仰的长者,退休后仍不遗余力挖掘、弘扬水族文化,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
他是土生土长的水族人,深爱水族文化。自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直致力于水族文化的研究,为水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任劳任怨,呕心沥血。年退休后,更是矢志不渝、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来研究和传承水族文化。
他主持并收集整理了大量水族文史资料。编撰《水乡情俗》《水族百年史》等水族文史资料,参与徐霞客入滇第一站下必冲和太平天国运动在古敢战斗遗址的考察调研。年参与编制《古敢水族乡水族文化读本》和《古敢水族山歌》;其自编自创的水汉双语歌曲《笑盈盈》《敬酒歌》韵律和谐,朗朗上口,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他擅长把所学的水族文化运用于剧本、歌舞、小戏中进行创作和弘扬。特别是在水族文字书写、水族歌曲创作以及水族花灯、小品、小戏等创作及编导方面,颇有建树,自编自导的方言小品多次代表古敢水族乡参加省市县各种汇演并获奖。
他爱好广泛,是个热心肠的人。被古敢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聘为校外辅导员,承担水语、电子琴和葫芦丝的教学,深受学生喜爱。无论谁请教他关于水族文化方面的知识,他都耐心讲解;请他书写水族文字,他从不推辞;请他编写剧本、编排小戏、舞蹈,他不遗余力。
9.李春龙,男,汉族,大学学历,中共*员,年1月生,富源县财*局主任科员。
他用初心挺起病痛的身躯,忠实履行“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的职责使命,四年如一日扎根扶贫工作第一线,使九河村委会的经济社会悄然“蝶变”。
他勇于“挑担子”。年,在县委、县*府驻村脱贫攻坚的召唤下,时任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的李春龙,割舍不下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直与“三农”打交道的深厚情谊,自告奋勇向县财*局领导请缨:“我申请下去扶贫!”他和另外2名驻村扶贫队员一道,迅速进驻墨红镇九河村委会,与村“两委”班子和名父老乡亲一同攻坚克难,展开了一场精准脱贫攻坚战……年8月,李春龙从正科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突然检查出了直肠肿瘤并进行了2次手术治疗。为迎接省级第三方精准识别评估,出院才几天,他就回到九河村筹备迎评工作,由于没有很好的休息和规律的饮食生活,术后疼痛、不得不拄着拐杖进村入户。家人曾劝说:“好好养病,申请暂不去驻村扶贫了”。但他却说:“父母养育了我、组织培养了我,群众信任我,身为一名共产*员,我要坚持做好这项工作”。就这样,他义无反顾的坚守在扶贫工作的最前线。
他敢于“亮牌子”。身为第一书记,他始终把强化*组织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双联系一共建双推进”,将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别挂钩包保9个村民小组和户贫困户,细化职责,落实工作措施,让*员牌子“亮起来”。年富源县脱贫摘帽,时间紧、任务重,在这一关键时刻,恰遇九河村*总支书记身患肿瘤并做手术,长期请假康复治疗,身为九河村第一书记的李春龙,拖着病痛的身子扛起全村的“担子”,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补齐工作短板。
他踏破“鞋底子”。驻村以来,始终坚持遍访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群众,跟他们面对面“拉家常”,宣传扶贫惠民*策;深入了解贫困户家庭状况,点对点“破穷根”、共谋脱贫致富对策;累计走访群众余户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多个。为解决村级债务多、矿村矛盾突出的难题,他多次带领村“两委”班子专题研究、召开煤矿法人座谈会,协商煤矿投资万元,新修九河村完小道路1.2公里,硬化老书桌村庄道路,打造了新书桌彝族矿村和谐示范村。
他落实“快鞭子”。“5+2”、白加黑,雷厉风行,千方百计争补助、竭尽全力搞建设,以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资金多万元,建成一大批基础设施、产业扶持项目。采取“贫困户+村委会+镇*府+龙头企业”四方合作新模式,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优势农业,种植辣椒亩,贫困户以财*资产收益扶贫资金入股分红;开展技能培训余人次,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实现年务工收入万元。
富源县年如期脱贫摘帽,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是全县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一名代表,以一个共产*员的坚定和执着,把责任扛在肩上,忍着病痛,勇敢地冲在扶贫第一线,使九河村如期脱贫,所做的工作,赢得了当地村民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10.赵建祥,男,汉族,大专学历,年出生,年担任竹箐村小组长,年当选龙潭村委会主任,3年当选龙潭村委会*总支书记。
他是一个被妻子骂为“憨包”的汉子。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员的坚定和执着,把团结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舍小家为大家,率先垂范做实事,使中安街道龙潭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变化,所做的工作,赢得了当地村民和上级领导的普遍称赞!
他,舍小家顾大家。年,赵建祥唯一的儿子离世,留下一个一岁半的孙子,谁料孙子又因患白血病到重庆治疗。当时正处于龙潭社区脱贫攻坚关键时期,赵建祥只得让老伴一人在重庆艰难求医、照料孙子,年11月孙子因医治无效离世,这个内心无比坚强、仍坚守工作岗位的汉子,潸然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年8月,在社区脱贫攻坚村内道路建设攻坚阶段,赵建祥带领群众铺石筑路、砌墙打坎,不慎被滚落下来的石头打断右手无名指,住院治疗半个多月。住院期间,他仍放心不下自己的工作,隔三差五返回社区坚持工作。
他,凝心聚力抓*建。从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入手,带头遵章守纪;定期组织全体*员开展学习活动,凝聚抓发展的共识;定期组织*员开展“说说心里话”活动,针对*员提出的意见一一进行回复,敞开心扉、交心谈心、增进团结。通过抓*建,为社区脱贫出列和各项工作开展夯实了组织基础。
他,垫资为民抓发展。3年,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在陡坡深谷间修出一条连接龙潭和竹箐两个村、长2.2公里的砂石路;4年,多方筹资、自己借出10.8万元,完成总投资19.26万元的多功能办公楼建设,解决了办公和村级组织活动没有场所问题;年,向上级争取建设资金万元,选址建设了总投资.6万元的龙潭小学,并用自己早年搞建筑挣来的积蓄余万元无息代社区垫付了资金缺口。
他,协力同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整合各级扶贫人力、物力资源,群策群力,找准致贫原因、脱贫致富路径,狠抓工作落实,龙潭社区水、电、路、卫生厕、电视网络、绿化、亮化实现全覆盖;建成文化广场2个;户人贫困户家庭住上了小洋楼或安居房,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扶贫工厂、大棚蔬菜种植、中药材种植、温氏养殖、农家乐等产业扶贫齐头并进。年,龙潭社区在全县率先通过验收脱贫出列。
11.杨礼平,男,汉族,初中学历,中共*员,年12月生,老厂镇者米村委会上寨村村民组长、*支部书记。
他是一个衣着朴素、微胖、黝黑的汉子,致富不忘乡里,以一个共产*员的初心和执着,把对家乡的质朴情感化为实际行动,带领上寨村民走上致富路,成了闻名乡里的“领头雁”。
脱贫致富,他“勇”字当头。在10多年前,杨礼平通过承包煤矿率先致富,但致富不忘乡里。他说:“要干就干出点名堂来”。担任村民组长、村*支部书记以来,带领村民研究制定了“支部+协会+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规划,先后投资50万余元,在村内种植魔芋、开砖厂、办养殖场,吸纳富余劳动力;积极探索村企联姻方式,组建了劳动力转移协会和务工公司,有序组织余村民进企上矿务工;为更好地服务*员和村民,在煤矿上成立了上寨村务工流动*员临时*支部。在他的带领下,上寨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改变村貌,他“齐”字布局。围绕村“七有”(有规范供水网、有安全输电线、有村庄硬化路、有综合教学楼、有农民小会所、有综合活动场、有文明公厕)的标准,筹资万元,全面夯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筹资50万元建成了一所功能齐全的新农村农民会所,改善了村办公条件,为村民提供了较好的休闲和文化娱乐活动场所。
管理村庄,他“严”字领先。注重“建管并重”,制定了《村规民约》《村庄卫生管理制度》《村庄卫生评比办法》等制度,狠抓监督管理,各家庭院规范整洁,村庄道路经常干干净净;注重孝道传承,利用民俗开展道德评议,引导村民争相孝敬父母;注重文化熏陶,村内建有文化宣传栏、文化长廊等,经常举办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热心公益,他“舍”字为要。自年起,他先后为村里办小学、修路、建广场等公益建设出资10万余元。同时,自己出钱建花台、购买草种、花种发到各户播种。自年起,每年出资0余元,用于村内环境卫生保洁、路边杂草的清除等。
他自年8月担任村民组长、村*支部书记以来,团结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使上寨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上寨村先后被省、市、县表彰为“敬老先进村”“先进基层*支部”“科技致富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等,他本人也多次获省、市、县级表彰。
12.杨世稳,男,汉族,初中学历,中共*员,年7月生,后所镇双诺村委会主任。
他一心为民,多年来累计垫资多万元,用心用情为民解难题、办实事,推动双诺村委会村庄道路、生态及0多人饮水等条件根本改善,赢得了当地群众和上级领导的一致称赞。
他,垫资修路帮民富。杨世稳任村委会主任以来,一直致力于改变各自然村的道路状况。绕子坪村有米道路列为一事一议工程,上级补助1.5万元,资金有缺口,他拿出2万元帮助修通了那段道路;曲靖市法制办给5万元修鹞子坪进村道路,他又捐资0元,发动群众捐资1万余元、并投工投劳,硬化道路平方米;海戛、绕子坪自然村修水泥路没有资金,他把自己的积蓄全部垫支了,还有缺口,就去借、去贷款,垫资金万元。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争取双诺村整村推进项目补助资金万元,7个自然村共修通公路4.45公里,硬化村内道路平方米,实现了自然村全部修通水泥路。在垫资修路的同时,他耐心细致地反复做涉及到占地、拆屋、拆挡墙、拆围墙等农户的思想工作,调解群众纠纷,统一了群众的思想,确保工作顺利进展。自然村道路的修通,为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着眼长远绿化荒山护生态。双诺的羊肉远近闻名,牧业的发达带来了生态的破坏。2年,0亩珠江防护林工程落脚双诺村委会,他垫支13万元按时购买树苗,发动群众栽树;自己出钱找工多个,在业土依、双诺、绕子坪等几个荒山造林余亩,在他和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如期完成了造林任务。年,亩石漠化改造任务按要求完成。经过十多年的栽种、补植和精心管护,昔日红土白石的山峦,如今披上了绿装,生态效益已经显现。
他,愈难愈坚引清泉。年,在市煤炭局的帮助下,乡镇*委、*府决定从白龙洞抽水,解决双诺村委会7个自然村群众的饮水难题。年主水池运料刚开始,白龙洞村群众担心水资源外引给外村人用,会损坏树木、破坏坟堂风水,每天集中40多人堵运料车辆,一堵就是20多天。杨世稳背着“吃里扒外”的骂名,带着同事挨家挨户一遍又一遍、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最终赢得了白龙洞村群众的理解。如今,抽来的水已进入7个自然村的农户,多户、多人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地下水,结束了吃地窖水的历史。
从年1月7日起至年1月13日为公示期,如对被公示人有异议,请向“富源好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
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