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tslf/210306/8720455.html华声在线讯(通讯员*程辉)不久前,医院医院诊断失误的肺癌病例。患者是位中年妇女,咳嗽,咳痰严重,医院CT影像检查为肺部渗出性病灶(肺部有结节,同时伴有斑片病状),这种病灶是肺部感染的常见表现,医院诊断为肺部感染,便进行消炎处理。一个月后症状有所改善,但第二个月病情迅猛发展,出现发烧畏冷,再次CT扫描发现渗出性病灶明显扩大,结节大面积增加,已扩散到整个右上肺部,医院仍认为是肺炎加重,继续予以消炎治疗。又过了几天,病情继续恶化,发烧更为严重,伴厌食,浑身乏力。医院依然按肺炎处理,不久便出现了恶心、头痛等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在丈医院就诊。根据临床经验,我们推测患者可能患了肺癌,而且癌细胞已转移到头部。在相关学科的配合下,对她进行纤支镜活检加上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右肺腺癌局灶伴鳞状分化。头部核磁共振(MRI)显示癌细胞已转移到脑干。脑干位置极为特殊,是维持人体包括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的中枢,稍有不慎即会对患者造成极大伤害,甚至死亡。我们使用包括基因检测在内的多种方法及全脑放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她的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如果3~5年前遇到这种病情,恐怕回天乏了。虽然这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但如果她在第一次肺部影像检查的时候就能够及时明确问题,治疗的效果可能会好更多。
人们都知道,癌症发现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但肺癌患者诊断失误现象屡见不鲜,很多人都像那位中年女患者一样,到医院检查时已经到了中晚期,误诊的经过也有类似之处,很多患者影像检查为渗出性、结节性病灶被当成肺炎治疗。这位女患者被误诊的教训提醒大家,如果发现肺部出现渗出性、结节性病灶,那就要警惕了,有可能患了肺癌。
肺癌误诊现象屡见不鲜
影像设备可以发现“蛛丝马迹”
那位女患者为什么会造成误诊?有人可医院影像设备条件有限,才没有发现肺癌。非也。
确实,医院有肿瘤标志物筛查和PET-CT检测等高端检测技术,可以明确病情。医院没有这些条件,医院没有条件开展这些检查,医院至今也没有开展。医院都有CT扫描设备,乡镇卫生院都有普通X线设备,这些设备都可以检出渗出性病灶,如果认真地对这些病灶进行观察,是可以发现肺癌的“蛛丝马迹”的。“蛛丝马迹”主要表现为四:一是肺部病灶旁边有没有出现“卫星灶”,即肺部主病灶旁边出现新的小病灶。二是病灶周边是否有毛刺或者病灶有否分叶现象。三是肺部病灶是否出现空洞和钙化,四是胸腔是否有胸腔积液。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就要进一步观察纵膈淋巴结。有条件的本院检查,医院检查。一般来说纵膈淋巴结不超过一厘米,采用增强CT也没有明显强化,则该纵膈淋巴结多半是炎症引起。如果超过一厘米,在增强CT扫描后,淋巴结边上一圈显得亮,那就更加要考虑是否为肺癌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行肿瘤标志物筛查和PET-CT检测,就能更有助于判断是否为肺癌。
在依靠影像设备发现“蛛丝马迹”的同时,还要注意病情的动态变化。肺炎的病情发展相对较慢,而肺癌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如果吃了消炎药仍得不到较好的控制,或者控制了一段后又有明显的反复,那就要考虑是不是肺癌了。医院如果在影像检查中发现了“蛛丝马迹”,临床上又观察到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症状,就不容易造成诊断失误了。
顺便强调的一点,肺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出现肺部渗出性病灶,大多数是肺炎,肺癌毕竟为少数。片子上出现渗出性病灶,老年朋友不要过份紧张,只要没有癌症的“蛛丝马迹”,多半就是肺部感染的表现,切不必“杯弓蛇影”,
建议
基层医生熟练掌握影像学技能
那位女肺癌患者的误诊,应该引起一些深思。笔者医院帮扶,感到癌症频发误诊,缺乏高端检测设备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关键的问题是一些基层临床医生对医学基本技能包括影像学阅片技能的锻炼不够。
肿瘤学科临床医生一定要学会亲自看影像学片子,要非常熟悉片子中各种“报警器”,不能只是简单地依靠放射和超声科医生的检测报告。放射科和超声科医生职责分别为进行普通X线片、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与磁共振成像(MRI)等医学影像工作和通过测量了解生理或组织结构的数据和形态,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支持,但他们毕竟不是肿瘤临床专科医生。肿瘤专科医生如果缺乏阅片知识,只是简单地依照放射或超声部门发来的结果诊断疾病,出现疾病的误诊自然是难免的。因此,我们在医院指导工作的时候,呼吁基层肿瘤专科医生不仅要学会分析影像资料,更要精通这方面的知识,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临床诊治。我们常对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对于影像学中关于良恶性肿瘤的特点了然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