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胸腔积液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7年随访良性肿瘤渐成11厘米巨大肝血管瘤
TUhjnbcbe - 2024/10/31 17:42:00

“肝血管瘤”“肾血管瘤”,类似的字眼时常出现在体检报告上,对于这类良性肿瘤,只要不伴有显著压迫症状、短期内无明显增大,医生给出的建议通常是“定期随访”。但是,随访并不等于没有风险,有时“人畜无害”的血管瘤也会“步步惊心”。

近日,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李俊团队接诊了一名30岁出头的女患者小云,7年前她在体检中查出多发性肝血管瘤,7年间最大的病灶已生长逾11厘米,其周边还不断萌发小血管瘤并蠢蠢欲动。

通常情况下,肝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可小云情况比较特殊——血管瘤有多个,且最大的那个位置较深,同时7年间随访发现血管瘤始终在生长。

如野火蔓延般生长的肝血管瘤成了小云的一块心病,她甚至因此拖延了终身大事,因为怀孕会极大改变女性内分泌,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刺激血管瘤进一步快速生长。近期她更是渐渐感到上腹部隐隐闷胀不适,医院寻找彻底解决的方案。

李俊为小云作了全面检查和评估,病情不容乐观——瘤体持续生长、体积大,近期有明显症状,按照最新的《肝血管瘤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需尽早手术治疗。目前最大的肿瘤已压迫到肝内外重要管道,若再拖延,等到肿瘤与肝脏内重要血管、肝内胆管等深度“勾连纠缠”,将会完全失去手术机会。

尽快手术是小云唯一的出路,但巨大的风险横亘在医疗团队面前——肿瘤的主体位于肝尾状叶和中肝叶,这里堪称肝脏中的“四战之地”。

肝脏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就是“一团肉”,其内部有四套管道系统,分别是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和肝内胆管,这些管道系统对于肝脏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至关重要。

小云的肝血管瘤和上述四套管道系统“关系亲密”,术中很容易被损伤到,引起大出血,或导致术后肝脏功能无法恢复;其次,肿瘤的体积巨大,术中一旦破裂,止血异常困难;最后,肿瘤包绕下腔静脉(这是人体最粗的静脉),一旦被损伤造成出血或者空气栓塞,手术台上就可能危及生命。

要勇敢应对挑战,但绝不能逞匹夫之勇,毕竟患者的安全无小事,上海十院为此拟定了重大手术行动方案及应急预案,专门成立了肝血管瘤重大手术保障小组,下设7个专科团队,包括外科手术团队、麻醉团队、体外循环团队、重症监护团队、输血保障团队、护理团队以及药品器械团队。

一切准备就绪后手术如期进行。

当小云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各大团队随即进入“战斗状态”。麻醉之后,心外科团队预先置管,安装好体外循环机器,以备术中随时启用。

随后,肝胆外科团队开始手术,打开腹腔后,医生先阻断进出肝脏的主要血管,以防止大量失血。进一步探查,发现肝脏的整个尾状叶都是血管瘤,包绕着下腔静脉,像排雷一样,小心翼翼地将肿瘤与这根大血管之间“根须”般的血管联系一根根“掐断”,若稍有不慎,可能分分钟就会让病人遭遇不测。

然后就是肿瘤与肝脏的分离,这个过程用超声刀联合CUSA刀最大程度保留正常肝脏组织,减少出血。待肿瘤完整切除,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但当松开肝脏的血流阻断后,肝脏创面开始大量渗血,失血顿时超过毫升,病人血压下降、心律加快。好在团队对这个情况早有预案,麻醉科医生立即开始大量补液,使用升压药物,通过大量输血、输注凝血因子以及自体血回输,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与此同时,肝脏的止血工作也顺利完成。

手术结束后,小云随即被送往ICU病房,血库也提供了大量血浆对肝脏进行支持。

这种特殊部位的巨大肝血管瘤切除之后,患者术后恢复过程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

既要面临手术部位出血风险,又要面临血栓形成风险,就像走钢丝,必须平衡好出凝血关系。此外,术后肝功能的恢复也是极其关键的,还要预防各种积液、感染、胆漏等一系列手术并发症。

在十院医护团队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下,小云虽然经历了大手术的“冲击”,但术后恢复非常顺利,术后第三天便能下床活动,并恢复饮食,体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日前,小云已顺利康复出院,能够摆脱7年来笼罩的疾病阴影,她和家人都对医护团队表达了深深的感谢。

作者:李晨琰杨静生星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图片来源:院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1
查看完整版本: 7年随访良性肿瘤渐成11厘米巨大肝血管瘤